隨著老師的步伐
跟上開學的腳步
準備畢業的溫度
越來越不捨了
明毅老師真有效率!感受的出來他真的是一直有在注意我們的"動態"喔!
那副藍色半框眼鏡,搭的真是剛剛好!
還幫我找了個錯字:相輔相成寫成"想"輔相成!
好佳在還沒把資料送出去
「古之學者必有師。師者,所以傳道、受業、解惑也。 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無惑?惑而不從師,其為惑也,終不解矣。」 <<韓昌黎先生>>
班會課趕不及到,寬佳老師親自幫我送推荐函來,
電話中的聲音像我的笑聲一樣充滿power!
還對我說:「你放心吧!都認識!」
這話真是幫我加滿了油!希望師父可以先把我領進門嘍!
子曰: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」 <<論語-述而篇>>
新面孔哲學宗教老師,講話雖然含著滷蛋,看電影還一定要全暗
課本"玻璃珠遊戲"是他的葵花寶典!可是不怎麼好看ㄟ!上到一半突然練起瑜珈?!
不過他是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!也讓我對"格物致知"有了新的見解!
「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靜,靜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慮,慮而后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,知所先後,則近道矣。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,先治其國;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;欲齊其家者,先脩其身;欲脩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誠其意;欲誠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誠,意誠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脩,身脩而后家齊,家齊而后國治,國治而后天下平。自天子以至於庶人,壹是皆以脩身為本。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,其所厚者薄,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!」
<<禮記‧大學>>
P.S.這對哲學與宗教有點抽象,所以找了注解:
“格物致知“是朱熹提出的理論,大意是:深刻的了解事物才能有所智慧。立意很好,但並不是人人做得到,而且這只是一個“倒果為因”的說法。但是有大智慧的人是懂很多,但懂很多的人是否有大智慧?答案未必。所以明朝時代的王陽明提出“知行合一”來補救朱熹的說法,所以如果想要“格物致知”的話,必要“知行合一”才做得到。
第一次選修光大老師的"服務與人生",雖然早有耳聞他的上課風格,
從他跟副校長的感情就可以看出來,我們都要學習去看別人的長處!
千金易得,知己難尋呀!在這經濟不景氣的時代,請記得:
「不忘初心,不請之友,不念舊惡,不變隨緣。」
修身養氣吧!
留言列表